《芥子园山水册页之88》麻布油彩 120X90 cm
认识杨舟的绘画是在一个展览偶然相遇的机会。今年一月在日本东京都美术馆的《当代中国小幅油画展》中我们都是参展者,开幕式之后曾在他的作品前匆匆交谈,陈述了一下我对他作品的观感。虽然在每人提供一件作品的联展里,很难窥见其艺术的全貌,但过后他那件淡灰色的油彩写意作品一直萦绕在我脑中,挥之不去。加上作品以不寻常的“芥子园山水”系列来命名,配上他那把丰垂的美髯,恍惚把一种道者之风带入了他的画面。而一种中西文化的奇妙糅合,更引起我进一步了解其艺术的意向。东瀛十日之旅的接触,及其后杨君馈赠之画册,开启了走进他艺术世界的门户;而续后的不时微信交流又增进了对其艺术品味的认识。
艺术的品评没有衡量的绝对标准,以其不同于工业制品之故。然而,艺术的核心精神就是它自身的感染力,这取决于它能否打动观众而引发观者的联想。杨舟的作品的确触动了我的神经,至低限度它呈现了一个旷漠的空间,让我的思绪盘桓在他的画面。杨舟的画没有描绘具体的形象,但在随意游走的笔触里又隐约地呈现出一种荒旷孤寂的山水影像。那是极简的表现形式,画面时常留有大片的空白,却蕴含着隐秘莫测的古意。不过它所显现的,并非是那种幽冥深邃的神秘,而是一种旷阔无垠可以驰骋想象的空间。其所运用的灰色色域亦相当有限,往往局限在浅灰深灰的蓝绿之变。他的绘画笔触并非如大写意那样挥洒,但却展现出一种自由的书写性,似鱼游水中,悠然自得。然而,我注意到他的书写性并非是表现性的狂草,而是一种温文型的行草,可能这更切合他的性格。整个画面的节奏是平缓与急速的交错,一如在苍穹盘旋的老鹰,忽而敛翼直下,势不可当。
《芥子园山水册页之60》麻布油彩 100X120 cm
杨舟沉潜于他的芥子园系列已过十年之久。他的作品乍看之下,一时不易联想到芥子园的面目;但当你纵观其系列作品的全局之后,即可慢慢品尝到传统芥子园画谱的元素,而且那是经过作者感悟消化之后而呈现出全新视觉的一种变体;或者他只是借题发挥,而无意去直接演绎芥子园的图像。杨舟笔下的芥子园已然经过炼金术的升华,幻化为他心目中的一道道超然尘外的风景。芥子园画谱是最早在清康熙时期编撰成书的中国画入门的技法范本,除了实用的价值之外,其木刻版的精致图像折射出一种质朴的古意,笔者少年时亦曾爱不释手。杨舟对芥子园的迷恋并非偶然,回顾他早期的作品,对“秦简”、“汉帛”系列的追慕,以及除了绘画之外对书法、金石、诗词、古琴等国粹的迷恋,可见他在中国传统文化浸淫下的特有的情怀。
杨舟成长于一个四壁书香的家庭,从小在古本线装的书丛中长大,耳濡目染,无论是基因的传承抑或是环境的熏陶,都可以解释他为何可以一直沉潜于从古典文化的瑰宝中寻找创作的资源,而且陶冶出一种孤高淡泊的心性。然而,在艺术的旅途上,他选择的是西方的绘画形式而非传统中国绘画的路向。虽然油画自西方传入后在中国的发展已超过百年,应已成为构成中国美术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不过杨君以油画的媒材来演绎传统中国画入门的典籍,却是一种独特的观念和挑战的尝试。杨舟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在进入大学之前即已经追随名家妥木斯先生习画多年,妥先生可以说是他艺术道路的启蒙和指引者。妥师绘画的平面色块和简约的风格对杨舟不无深刻的影响;而他对恩师的感激,是以其挑战油彩的功能来演绎中国传统山水绘画的实验成果来作回报。
《芥子园山水条屏之30》麻布油彩 120X40 cm
中国的美术近百多年来的发展一直存在着两种状况,一是中西排斥,一是中西融合。排斥的心态源于顽固的守旧或对本国文化的冷漠;融合的目标则试图以西方的审美和媒介的功能来改良或丰富中国传统的艺术。这种所谓“中西合璧”在百年间已有不少人前赴后继,严格来说一直都处在一个试验的阶段。其实中西的融合并非在表面的形式,而是在精神的层面,是一种不露痕迹的自然糅合。单线平涂并不代表中国化,以油画来直接模仿中国式的山水画更非明智之举。而在这方面做得成功且天衣无缝的则赵无极是一个典范,因为他是在彻底掌握西方抽象艺术的表述语言之后而融入东方的情怀,把中国传统山水画那种道家的宇宙观演绎为一种肌理繁复又空灵隐晦的大气感。固然赵氏的成功只是代表一个层面,艺术是多元的,除了赵氏的模式,应有更多的可能性。杨舟的“芥子园山水”系列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个人探索方向,他的作品并没有刻意去再现中国式的山水画,也没有直接模仿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格局。他所描绘的只是一种具有中国传统山水画特质的元素,或是对芥子园的一种特殊的个人印象。这一切都是对传统山水画既定图像的解构,把它还原到最基本的构成元素。杨舟的画有挥洒式的随意笔法,但那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有约制的奔放。他把描绘的物象符号化,把色彩极限化,企图在一个“空”字和“渺”字上做功夫,这正是能够引发观者联想的空间,也是他的琴艺在其画作上形象的呈现。虽然他是以抽象的概念来处理笔下的风景,但其画面所呈现的符号却是一种心灵的意象。
《芥子园山水册页之81》麻布油彩 50X61 cm
杨舟出生于内蒙古达尔罕,一个真正生长于北方草原的人,却没有去描绘不少艺术家都迷恋的大草原的塞外风情,而是选择去画那种比芥子园更孤绝的山水,且褪去了凡间的色彩,从一个形而上的角度去演绎他心中的意象。他沉浸于自己执着的追求,陶醉于似乎与主流和时尚绝缘的绕梁琴音,在刀石的镌刻中,在古典诗词的节律中,在苍灰色域的油彩中去寻找自己的真实世界。他并非不关注周边所发生的事情,并非不留意艺坛的大环境,相信他的艺术触角依然是敏锐的,不过我以为他更尊重自己的选择。无论是孤行抑或独行,都反映出他沉稳刚毅的性格,犹如他在治印时所运用的那种沉健果断的冲刀一样。观其画作,可感应到一种安然的恬淡、一个旷漠的空间。引用杨舟《架上的话》的一段文字即可见其在这独行路上的心境:“这是一个可以制造‘大师’、大话艺术,却缺乏真正艺术的摩登时代。满眼的观念、前卫、先锋时尚,使原本就固执的我感到远远落后于‘当下’、‘时代’的同时,内心却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平和、宁静。斗室藏香,窗外寒暑春秋,留连缠绵于秦简、汉帛,神游意行在马远、范宽的山水之间。黑白之理,阴阳之道,意象与心象,我奢望用东方式的呼吸相合相融我于亚麻(布)上的独舞,在狭长的画布上寻求我社会角色以外更广阔自由和宽容的精神空间。”这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坚守自己的信仰时的真切的独白。杨舟对于“呼吸”在风景画中的重要性尤有个人的独特见解。下面是他在《我的十年之呼吸芥子园》里所强调的自白:“我觉得能称其为风景的不一定是最美的,但一定是在呼吸的.起码在艺术家的心里是这样想的。风景画也是呼吸的,每次翻开《芥子园画谱》,满纸的平和,顺畅且自由,一如画她的艺术家的心灵状态,总是令我神往而钦佩不已。神游写意我的《芥子园山水》系列也不知不觉整整10年,算是一种对古代艺术家或叫匠人的这种状态的致敬吧,也是我对纯架上绘画的坚守和信仰的代名词。”
《芥子园山水册页之59》麻布油彩 100X120 cm
艺术家是孤独的,也唯有经得起孤独的艺术家才有可能在自己开辟的道路上坚定地行走。杨舟的艺术之旅从漠漠的大草原起步,像独行侠般东奔西闯。但无论是热闹沸腾的画坛,抑或是翻滚骚动的市场,似乎都无法撼动他如清水般的澄怀。尽管杨舟的艺术尚未臻最终成熟之境,但他所开辟的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之路却是值得关注的;尤其是在中西糅合这样一个困扰了我们百多年的课题上,让我看到了一种可贵的实验成果。
===============================================================
附杨舟作品
《芥子园山水册页之73》麻布油彩 50X61 cm
《芥子园山水条屏之20》麻布油彩 120X40 cm
《芥子园山水册页之82》麻布油彩 50X61 cm
《芥子园山水册页之86》麻布油彩 120X90 cm
《芥子园山水横幅之6》(局部)麻布油彩 60X180 cm
《芥子园山水条屏之10》麻布油彩 120X120 cm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